模型竞争格局变化
OpenAI 优势渐失:2024 年中,OpenAI 发布了 GPT-4o 等后续产品,但未能像 ChatGPT 初现时那样带来震撼性的体验,高昂的成本也让其新模型难以被广泛接受。与 2023 年相比,OpenAI 在闭源模型中的企业市场份额从 50% 降至 34%。
其他企业快速崛起:Anthropic 推出了 Claude 3 系列,并在短时间内多次升级,实现了全面性能提升。Meta 发布了 Llama 3.2 AI 模型及其量化版本,谷歌的 Gemini 也在快速迭代,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场景中。在国内,阿里、百度、字节、腾讯等大厂以及新兴的 “六小虎” 们同样不甘示弱,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,如 Kimi 的 o1 就对标了 GPT-o1,在深度思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。
应用发展与商业化路径
应用发展态势良好:2024 年 1-8 月全球 AI 应用下载量同比增长 26% 至 22 亿次,内购收入激增 51% 至 20 亿美元。ChatGPT 在收入榜、下载榜与活跃用户榜均位居首位,而 Chatbot 应用、图片编辑应用以及 AI 陪伴应用也成为了下载榜的热门选择。其中,以 Character.AI 和 Talkie AI 为代表的陪伴式 AI 产品用户黏性极高。
商业化路径渐清晰:在 C 端市场,AI 应用大多采用订阅制变现方式,价格相对统一。而在 B 端市场,按 Tokens/API 接口调用次数收费成为大多数大模型厂商的选择。中国云厂商之间的大模型推理算力价格战已经打响,每 token 的价格不断创下新低。
AI 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商业化
医疗领域:微医控股利用 AI 构建起涵盖医疗服务、医药服务、健康管理和医疗费用智能控制等多种业务,覆盖医疗健康服务的诊前、诊中、诊后全流程,其 AI 医疗服务收入在 2024 年上半年占比近八成。讯飞医疗在港股上市,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、医院服务、患者服务及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等。联影智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、智能诊断辅助、数据管理和疾病预测等领域。
教育领域:《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(2024 年)》明确了以 “智” 助教、以 “智” 助学、以 “智” 助评、以 “智” 助育、以 “智” 助研、以 “智” 助管等六大重点应用领域,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的所有关键应用层面,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框架。
能源领域:AI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客户服务、家庭能源管理和电网管理等方面。例如,机器人在能源供应商的客户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,提供个性化帮助;人工智能驱动的全家庭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逐渐普及;电网管理中,AI 驱动的 VPP 管理软件可以应对不平衡事件,自动安排每个家庭的消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