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系汽车在华市场销量低迷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,发动机、维修难、设计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销量,但还有品牌定位、营销策略等其他关键因素,具体如下:
发动机因素
技术应用滞后:在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等技术的应用上,法系车的步伐相对较慢,导致其在动力系统方面的竞争力不足。
三缸机抖动问题:部分法系车采用 1.2T 涡轮增压三缸引擎,匹配双离合变速箱,三缸机的抖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,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。
维修难因素
网点覆盖不足:法系车在国内的销售服务网点覆盖不广,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,消费者很难找到法系车的销售和服务网点,给购车和售后维修保养带来不便。
零部件供应问题:维修零件价格高昂且供应滞后,维修周期较长,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正常使用。
设计理念因素
空间设计局促:法系车较为局促的空间设计,特别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,给人的感觉十分压抑,不符合中国消费者对车辆空间的高期望。
审美差异:外观设计融入过多浪漫主义情愫,造型偏离了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倾向,车身线条和造型往往比较复杂,缺乏简洁流畅的美感。
内饰设计不人性化:内饰布局和操作方式与众不同,一些功能按键的位置和设计不够人性化,与国内消费者的操作习惯相悖。
其他因素
品牌定位模糊:相比日系车的经济耐用、德系车的精湛工艺与豪华质感,法系车的独特卖点未能精准地传达给大众,品牌形象不够鲜明。
营销策略乏力:广告投放缺乏持续性和创新性,线上营销渠道的建设也不够完善,在社交媒体时代,未能通过新颖的线上活动等方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产品布局失衡:长期以来,法系车在国内的车型主要以轿车为主,SUV 车型的推出相对较晚,且产品种类不够丰富,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也较慢。
保值率较低:法系车为吸引消费者,往往采取较大的终端优惠策略,导致新车价格不稳、二手车价值大幅贬值,消费者购车时会有所顾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