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欢迎访问科技狐(www.zhbmm.com)网站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芯片 >

蔚来和小鹏自研芯片直接威胁英伟达的江湖地位

时间:2025-01-08 22:58:02|浏览:
在 CES 2025 上,英伟达公布的合作厂商名单中蔚来和小鹏未在列,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英伟达 Thor 芯片的江湖地位受到了挑战,具体如下:
蔚来和小鹏自研芯片的优势
性能方面:
蔚来自研的神玑 NX9031 芯片:采用 5nm 车规级工艺制程,超过 500 亿颗晶体管,拥有 32 核 CPU,并集成了高动态范围的高性能 ISP,以及自研的推理加速单元 NPU。一颗自研芯片能实现四颗业界旗舰芯片 Orin 的性能,两颗综合算力超过 2000Tops。
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:搭载 40 核处理器、2 个自研 ISP 和 2 个自研 NPU 单元,性能相当于三颗 Orin X,综合算力或超过 750Tops,并且最高可运行 30B 参数的大模型,支持 2 个独立 ISP,黑夜、下雨天、逆光等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都能提供更为清晰的感知能力。
成本方面:对于蔚来而言,李斌曾表示采购英伟达 Orin 芯片耗费巨大,而自研芯片可降低成本。对于小鹏来说,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成本对比数据,但自研芯片在长期来看,有望通过规模效应和自主优化降低成本。
适配性方面:自研芯片可以更好地与自身的算法和软件进行深度适配,从而更好地发挥芯片的性能,提升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系统的整体表现。蔚来自研芯片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运行各类 AI 算法,在安全冗余设计以及配套软件和芯片生态方面,蔚来都拥有较高的自主权。
英伟达 Thor 芯片的情况
量产延期问题:Thor 芯片原计划在 2024 年年中量产,但多次延期,最新消息预计在 2025 年年中量产并交付,这使得车企的新品投放节奏受到影响,也促使车企加快了自研的步伐。
市场竞争问题:随着蔚来和小鹏等车企自研芯片的推出,以及其他车企如理想、比亚迪等也在积极自研或投资芯片产业,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芯片方案增多,英伟达 Thor 芯片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。
对英伟达 Thor 芯片的影响
市场份额方面:蔚来和小鹏都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,尤其是蔚来曾经大量采购 Orin 芯片。如今这两家车企转向自研芯片,必然会导致英伟达在汽车芯片市场的份额下降。其他车企在看到蔚来和小鹏的成功案例后,也可能会更加积极地考虑自研芯片或选择其他替代方案,进一步挤压英伟达 Thor 芯片的市场份额。
行业地位方面:英伟达 Thor 芯片曾被寄予厚望,被誉为智能驾驶领域的新标杆,但蔚来和小鹏自研芯片的出现,打破了其在高端智驾核心硬件领域的垄断局面。未来,英伟达在汽车芯片行业的影响力可能会逐渐减弱,而车企自研芯片或其他芯片供应商的地位将逐渐提升。
 

Copyright © 2010-2026 科技狐 版权所有 苏ICP12345678 XML地图